与习教授谈谈“族教一体”捆绑束缚说 [转载自读一斋]

转发自读一斋的微信公众号,原文发表于 2017-03-02
http://mp.weixin.qq.com/s/O2UvO2_BCBG__lk0DiiYXw

最近红的大红大紫的习教授(转发者注:指一直在网络上抨击穆斯林群体的习五一)在谈及民族与宗教时候特别谈及“打破族教一体的束缚”,此论看似适用于所有宗教与民族,但根据其近两年来的微博言论,显然此言针对的主要还是中国穆斯林。今天,就以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历史来简单谈谈对习教授观点的认识。

关于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如习教授所言,民族与宗教本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两码事,按照民族学家的观点来看,有些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些民族还在同一历史时期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信仰。这方面的事例是不胜列举的。甚至在伊斯兰教中,也存在淡化民族色彩的传统。作为一个普世性宗教,伊斯兰教强调更多的是人本身信仰的问题,而不是特定的民族信仰。因此,在伊斯兰教的传统之中,有“阿拉伯人不比非阿拉伯人优越,非阿拉伯人也不比阿拉伯人优越。黑人不比白人优越,白人也不比黑人优越”的观念。直到现在,人们一提及阿拉伯人虽然会立马想到伊斯兰教,但至少有相当数量的阿拉伯人并不是穆斯林,也从来没人说阿拉伯人都是穆斯林。关于民族和宗教的关系似乎看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中国维吾尔族虽然如今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但历史上却经历了不止一个宗教的熏陶,这是历史的史实。

但是,凡事有特殊性。就好比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一样,中国回族的形成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宗教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作用甚大,甚至有学者称,倘若没有伊斯兰教的强力扭合,中国回族想必是不会形成民族认同的。换句话说,从这个民族诞生的那一天起,民族和宗教就紧紧的靠在了一起,宗教不仅仅成为了民族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更成为了回族人小到生活习惯大到生死观念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于是乎,在中国回族人的观念中便有了族便是教、教便是族的观念。朴素的回民认为,回民因教而族,倘若没了教,族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中国回族对待宗教的态度格外的严格,作为一个文化民族,在民族认同上更多偏向于宗教。这似乎就是习教授所谓的族教一体。

伊斯兰教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但由于历史即个人的原因,这个群体的信仰也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佛教徒、无神论、基督教徒在回族中均有少量信众,但就整体而言,信奉伊斯兰教者或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者仍占绝对多数。在中国回族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结果可以视为绝对多数回族人民自身选择的结果,事实上,直到现在,绝大多数回族对自身文化仍有较高的认同感。习教授所言“将特定宗教强加到特定的民族身上,既有违背该民族意愿的嫌疑,也剥夺了该民族成员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多数回族选择信仰伊斯兰教,这本身就是宗教自由,以极少数回族不信伊斯兰教的事实来质疑多数人可能“没有信仰自由”,在逻辑上似乎讲不通。习教授一直强调“每一个公民都有退教和改教的权利”,甚至搬出反右扩大化后的历史文件来强调“……使之逐渐出现一批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是“弥足珍贵”的原则,从根本上还是站在反对信仰者信仰宗教的立场来看待信仰本身。在多数回族人仍旧将伊斯兰教视为精神财富的今天,极力鼓吹“退教、改教、不信教”自由,其所指不言而喻。回族人们基于自身宗教情感自由的将自身与伊斯兰教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这不是捆绑,而是选择。习教授将其视为束缚,也是颇不合理。

在文化研究领域应该特别提防一种情况,就是站在第三者角度去看待别人的文化选择。习教授站在无神论的角度,将这种民族与宗教紧密结合或信仰宗教的行为视为束缚情有可原。但是,就文化本身或制度本身,最有发言权的却不是所谓的专家学者。基于历史原因及回族特殊的产生历史,在面对“走出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时,一些回族人会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这是回族主流文化对于个别现象的应激反应,以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实属正常。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当然,不友好的态度,也是我们批判的。

习教授是搞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在民族问题上,早期马列主义者也有过论述,列宁曾经说““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敏锐的发现“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是由民族的长期存在、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的长期存在决定的。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需要长期面对和综合处理。”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不可能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所有民族。在看待宗教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虽然认为宗教是“虚幻的反映”,但是也否定了战斗无神论反宗教的立场,在政教问题上,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国家要脱离宗教,宗教要从公法范围内转到私法范围,即信教纯粹是私人的事务。而到了列宁时期,列宁一方面讲宗教信仰自由,另一方面讲同宗教作斗争,要改造劳动群众的世界观这就形成了苏联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事实上列宁和斯大林时期强行对宗教压制和斗争的策略产生了一系列恶果。建国后,我国也曾经用左的方式面对宗教,但,文革后,我国逐渐开辟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宗教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宗教的群众性、长期性、复杂性、民族性、国际性的属性,敏锐的看到了一些宗教与民族的紧密关系。特别是在在民族理论上,把宗教问题看作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工作中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各民族的信仰、文化和生活方式要得到尊重。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本着务实的态度去看待民族与宗教紧密结合的社会现象,并没有将族教紧密联系视为民族发展的束缚。习教授以1958年的政策看待新时期的民族问题,鼓吹打破“族教一体”的激进态度也有违“慎重稳进”方针。

退一万步讲。马克思主义讲究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宗教与政治应该分离可以视为普遍性原理,这点绝大多数的中国穆斯林也坚决反对宗教影响政治生活。但是,中国穆斯林民族和宗教关系密切并不意味着中国穆斯林支持宗教渗透政治。这是一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中国穆斯林的诉求是民族平等、宗教和顺的问题,绝不是强行绑架政治参与政治生活的问题。

退一万步讲。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将长期存在,并且继续发挥社会作用。没有什么人可以强行的消灭宗教。马克思主义所谓的长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紧密至今已经超过千年,试问,习教授将如何打破“所谓的束缚?”当你提出打破束缚的时候,你有没有问过回族人民怎么看?

退一万步讲。马克思主义者讲究在面对诸多矛盾时候要抓主要矛盾。如今我国社会和谐、民族关系稳定,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多年来回族民族宗教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回族人民在社会各个角落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想必习教授都选择性的视而不见了。试问,在这样的大好局势下,每天打着学术的旗号破坏民族团结,是抓住了什么矛盾?习教授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在回族群众中的名声如何?你的所言所行,难道是这个人口千万的民族所需要的么?

退一万步讲。民族和宗教关系密切在您看来就真的一无是处么?不知道习教授有没有听过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否定观,是否还记得否定之否定定律。

民族和宗教问题没有小事,这是因为这关系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回族穆斯林拥护党的领导,坚决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社会的共识。多数回族人民选择伊斯兰教作为信仰,并将伊斯兰文化视为重要精神内核,这是人民自己的选择,合情合法。习教授搞科学无神论研究那是自由,但是还是希望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各地的融洽的民族关系,多听听人民的呼声。而不仅仅是关起门来,不管不顾,最终骂声一片。

对回族同胞还有一言相劝。绝大多数回族人民视伊斯兰教为精神纽带,但是不能否认非伊斯兰教徒回族同胞的存在。对待同胞,请勿攻击,宗教无强迫,若你有什么不忿,那么看守好自己,是最好的选择。

据说明天会很忙,哀哉!


Posted

in

by

Tags:

评论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